厚重“人才账本” 夯实创新“家底”
□记者 赵丹丹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强市之基。
加快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芜湖全力以赴。近年来,芜湖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强力推进“双招双引”一号工程,重磅出台“紫云英人才计划”,在全省率先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吹响了汇聚天下英才的“集结号”。
数据显示,“紫云英人才计划”出台三年来,芜湖累计新增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95个、领军人才912人、高端人才7670人、大学生24万人,以厚重的“人才账本”,夯实了城市的创新“家底”和发展根基。
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实践证明,哪里人才多,哪里发展就快;哪里人才强,哪里发展就好。
站在新时代的风口之上,芜湖以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出台“紫云英人才计划”为标志,从“不断完善人才政策”走向“全面优化人才生态”,激活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涉才事项“顶格督办”,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整为市县两级党委书记,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纳入考核体系;真金白银保障人才投入,先后设立5亿元大学生创业基金、5亿元“双创”孵化基金、3亿元科创投资基金,全市人才专项资金投入从2021年2亿元增加至2023年5.69亿元;配套需求“优先快办”,发放“芜湖人才绿卡”,在医疗卫生、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紫云英人才计划”为牵引,芜湖在人才工作推进手笔、引才育才模式创新、人才发展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突破。
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针对过去人才政策兑现难、跑断腿问题,我市全面梳理人才政策兑现的流程环节和痛点堵点,升级扩容“芜湖紫云英人才服务平台”,由市人才发展集团承接“紫云英人才计划”涉及市直13个部门和10个载体单位的21项政策兑现服务,提供一站式、集成化、以线上为主的人才服务,打造政策兑现“网购式”体验。
从中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梅家豪,2021年7月入职奇瑞汽车,当年12月,他成为芜湖“紫云英人才计划”政策兑现首批受益者之一。2022年底记者回访时获悉,梅家豪已在芜湖购房置业,他说,“紫云英人才计划”的大手笔、无死角举措是他生平未见,让他下定决心在芜湖落户发展。三年来,梅家豪扎根奇瑞研发部门,见证着芜湖首位产业的首席企业一路向上成长为世界500强,也收获了自己的人生精彩。
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在芜湖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和紫云英一起,在芜湖这片沃土上连片绽放、向春而行。
激活创新驱动主引擎
“十四五”期间,我市启动“3113”人才工程,即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30万名大学生,把芜湖建设成为区域人才集聚地。其中,对于新引进的高层级科技人才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入股扶持,展示了芜湖对人才的满满诚意。
在高新区芯塔电子倪炜江团队的几位核心成员看来,芜湖是一片适合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据了解,倪炜江博士是国内碳化硅产业奠基人之一,倪炜江团队是国内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设计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优秀团队,团队硕博率超过40%,荣获芜湖市高层次人才团队评审I类团队,团队核心成员4人均获评“芜湖市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团队已获得近50项知识产权,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项。团队研发的碳化硅二极管和碳化硅MOSFET核心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产品已经打入新能源车、直流充电桩、光伏储能、数据中心电源等诸多领域头部客户,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企业营收增长率及品牌影响力业内领先。
我市还通过搭建人才创新平台、落实梯度政策激励等,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合作,设立56家公共研发平台;依托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工作站10家、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8个,与6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中国视谷”,围绕国家“东数西算”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大数据产业,开工建设梦溪科创走廊、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新园区,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支撑。
得益于科技、人才的战略支撑,近年来芜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由“十三五”第75位跃升至第57位,去年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50强城市排名中跃居第25位,在科技部发布的97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跃居第26位,城市对各类创新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明显增强,正在加速成为长三角生机勃勃、活力迸发、势不可挡的重要增长极。
城因才而兴,才因城而幸。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途中,爱才惜才重才的芜湖必将奏响人才事业与城市梦想同频共振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