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装配的智能化生产线
项目持有方:南京工业大学
项目简介
综合介绍
近年来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进一步加剧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人工作业质量不稳定”等痛点。随着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技术的发展及各级政府对“机器换人”政策的大力推进,大批量生产制造模式的企业在上述问题上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但是在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制造场景下,由于产品频繁更型导致大量装配工作仍然依赖于人工,如零件定位、打螺钉、点胶、焊接、贴(打)标、打包及检测等,其装配过程依然存在用工数量多、质量波动性大、制造过程追溯难等问题。
本项目旨在通过模块化、柔性可重构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有效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装配环境下的智能制造难题;项目实施典型智能装配生产线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物流系统、装配系统、检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物流系统通常由输送机、AGV小车、搬运机械手等组成,实现装配物料的自动传输;装配系统包括物料分拣定向、自动打螺钉、自动点胶、自动焊接、自动贴(打)标、自动压装、自动铆接等;检测系统包括机器视觉检测、坐标检测等;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融合、MES接口等。
创新要点
本项目可应用于车辆制造、容器制造、垃圾处理、石材加工等多个行业,其实施的意义在于:
机器换人。减少操作者数量,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解决招工难问题;
稳定质量。减少装配过程对工人技能的依赖,提升装配质量CPK指数;
制造溯源。利用制造过程大数据建立制造过程工艺数据库,便于优化装配过程。
技术指标
本项目基于精准分析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按智能制造的生产流程特性重构生产工艺过程,并利用自动化、数控化、柔性化等手段开发相应的物流装备、装配系统、检测系统等作业环节。项目通过集成自动化物流单元、标准/定制自动化装配作业单元、柔性组合夹具、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等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装配产线的柔性化作业;项目进一步融合智能传感、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数据孪生等技术,使装配产线具备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等功能,满足装配少(无)人化作业和产线智能平衡等要求。
本项目集成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自动化装配技术、自动化物流技术等于一体,项目的主要技术均已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可快速用于多种自动装配生产线的需求。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车辆装配、压力容器装配、垃圾电厂飞灰处理、超重力旋分机生产线等行业。
技术成熟
成熟
推广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合作开发,其他
联系方式:0553—399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