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产业创新中心2025年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2025-01-07 16:18信息来源: 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阅读次数: 字体:【  

1.关于重点研发平台工作。一是结合各个研究院研发能力和芜湖的产业,进一步优化调整年度目标任务,突出围绕芜湖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以及横向收入等指标,并于年初下发考核目标任务。二是进一步规范管理,根据市审计局对长三院的审计报告,举一反三,制定统一的市校共建平台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等。同时对运营两年以上的市校共建平台开展固定资产核查和财务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三是继续做实“院企沙龙”系列活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进入企业,解决企业的研发、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难题,全年不少于25场活动,进一步发挥研究院赋能芜湖市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

2、关于应用场景工作。一是推动场景开放合作,助力产业发展。常态化开展场景能力清单和机会清单的收集整理,定期举办场景促进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数量和质量,加大新技术首用首试宣传,全面推动以场景促招商,围绕全市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2025年新发布场景应用不少于150项,开展全市场景应用对接推广活动不少于15场,建设示范性场景不少于10个,争取省标杆示范场景2个。力争用三年时间,将芜湖打造成场景创新应用示范新高地。二是积极谋划“超级场景”,培育新兴产业。聚焦我市优势产业,2025年重点策划“东数西算”的普惠智算、人工智能模型开发、模型训练等“智算+”的超级场景;智慧矿山、快递物流、智慧配送、环卫清扫等无人驾驶超级场景;长距离河湖巡查、大型灾害现场处置、航空运动、无人机配送和低空娱乐飞行等“低空+”超级场景等3个具有示范性和市场潜力超级场景,并及时举办“超级场景”发布会,推进场景创新成果全面推广和应用,利用场景项目吸引企业和投资者主动“入场”;三是策划应用场景创新大赛,搭建交流平台。通过面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征集具有技术创新性、示范带动性和产业引领性的高价值应用场景,通过以赛促创、以赛促新、以赛促育,鼓励参赛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打造新创意新模式的试验场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比武台,搭建更高效的场景应用落地、创新创业、招商引资、成果转化的合作交流平台。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引入场景合伙人机制,打响“芜湖场景”品牌。在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上与长三角先发地区等高对接,面向全国招募一批在产业领域拥有绝对专业技术能力、行业经验及产业资源的场景服务机构,挖掘芜湖场景好故事、好案例,联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芜湖场景”品牌效应。

3. 关于高等研究院工作。一是做好2024年项目跟踪和学生管理工作。完善2024年录取的161名硕博研究生(其中硕士119名,博士42名)四方协议,做好13家企业和企业导师走访调研,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召开高校导师工作会,安排专人对学生工作学习状态进行定期对接,芜湖分院明确专人做好学生来芜工作生活服务保障。二是完成2025年项目申报对接。做好2025年175个项目的遴选和资料汇总,定期对接省教育厅,对项目审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力争项目不低于150个。三是谋划2026年项目。继续扩大企业技术需求摸排范围,通过意向征集、实地走访、组织校企对接会等形式,陪同高校实地走访我市企业,带领企业走进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宣介高等研究院政策,扩大政策影响力,力争2026年项目,特别是上海交大项目较2025年有所突破。

4. 关于上海科创飞地建设运营工作。一是加大科创飞地一期项目运营调度。通过对接商会、本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扩大招商朋友圈,开展企业敲门行动,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工作推进会、工作通报等形式、协调督促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建投公司加快企业入住和团队运营。力争2025年8月科创飞地一期项目整体入住率达到80%。二是加快科创飞地二期项目建设。通过市领导调度、项目专题调度、现场日常调度的模式,对项目建设工程中可能出现影响进度的事项,提前谋划,加大协调力度,确保2025年8月底基本完工。三是谋划科创飞地二期项目运营。针对科创飞地二期工期建设,开展提前谋划,对自行运营或委托第三方运营进行征求意见和市场调研,2025年8月初组建运营团队,开展专业化运营。

5. 关于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工作。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进一步推动全市铜基、铁基、铝基相关企业融入汽车零部件上游产业链;围绕新一代技术产业,加强上游信息功能材料、超导材料招引力度。积极支持三山经开区打造生物基材料产业集聚区,围绕聚乳酸延伸下游产业链,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链布局。围绕繁昌区3D打印产业,探索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4D打印技术。围绕湾沚区低空经济产业,招引碳钎维及复合材料企业。坚持“产业+科创”,支持楚江、新兴铸管在铜、铁、超导材料等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

6. 关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促进校企精准对接。为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服务企业降本增效,促进市校共建研究院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可产业化的项目精准转化与落地,中心联合市校共建研究院技术专家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走访企业,向企业宣传推介研究院科技成果,收集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需求,经过对技术需求进一步分析梳理,形成最终技术需求清单,由各研究院对接解决。根据技术需求对接情况,不定期举办相应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市校共建研究院成果落地转化。

7. 关于产业创新馆运营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日常维护工作。1月底前,按照公开招标方式重新选聘场馆多媒体设备维保单位,确保新增多媒体设备纳入维保范围,定期更新场馆宣传片,选定部分展厅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设施隐患排查,全面整治消防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三是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通过引入数字化讲解机器人、创建团队参观线上预约小程序,建立展品防盗监测、系统报警、应急调度一体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实现场馆的高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