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1-07 16:20信息来源: 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阅读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产业创新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产业+科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是推进场景创新,加快应用落地。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聚焦我市产业发展优势领域,谋划场景项目,对接龙头企业奇瑞、埃夫特、中电科、楚江等,主动提供开放的场景机会,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与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举办鸠兹科创湾·2024年应用场景发布会,围绕全市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及未来产业,现场发布全域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区域特色应用、前沿新技术验证应用四大方面150项场景应用需求,并邀请百余家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同交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常态化征集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我市累计征集场景应用清单达300项,利用场景对接落地项目200项,服务企业500余家。发布2024年度芜湖市科技项目场景应用研发项目申报指南,采取“包干制”支持方式给予财政支持。

二是建设高等研究院,引育创新人才。设立安徽高等研究院芜湖分院,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培育一批工程硕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完成2024年首批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的遴选和招生,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19人,博士研究生43人,建立“一生一案”学生培养计划。发布2024年度芜湖市高等研究院科技研发项目申报指南,采取后补助方式对企业高等研究院研发项目给予财政支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积极开展2025年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召开全市工作推进会,赴奇瑞、酷哇等50余家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宣介高等研究院政策,主动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哈工大等高校,摸排合作意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积极走访鸠江区等五个县市区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企业近350余家,摸排技术需求114余项,举办专题对接活动17场,达成合作50余项。收集并发布科研成果1250余项。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三是强化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管理,助力高质量发展。印发《芜湖市校共建平台绩效考核细则(暂行)》《芜湖市公共研发平台绩效考核细则》等,引入“赛马”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组织开展市校共建平台年度绩效考核和专家论证,与2家到期研究院完成续约。认定2024年芜湖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新吸纳24家、淘汰18家,总数增至63家。支持、引导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积极打造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全省20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突出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芜湖占4家。今年以来,走访企业150人次,各研究院实现横向收入2000多万元,新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近100人,先后引进近10名博士到院任职,助力奇瑞集团、海螺集团等多家单位吸引超650名毕业生来芜就业。充分发挥研究院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功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四是加快“科创飞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推进一期项目运营。明确市本级和各载体单位场地的运营模式,设立年度入驻目标,建立周调度机制。出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入驻企业管理办法》。截至目前,累计已有近30家本地龙头企业飞地设立研发机构,涉及车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通过飞地招引数百名海内外高端人才为芜湖企业服务。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制定工期安排表,今年12月完成项目地下工程,明年8月份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开展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市领导专题调度。提前谋划项目建设工程中可能出现影响进度的事项,开展前置工作。

五是激发新材料产业新动能,营造产业生态。围绕先进材料产业,结合龙头企业细化产业链招商图谱。绘制3D金属打印材料、超导材料等5张新材料供应链图谱,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20家,梳理新材料产业高品质铜材料、生物基材料、固态电池等细分领域重点实验室、产业专家和新技术100余项,为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提供支撑。鑫科铜业获批2023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天新材料、徽氏新材料入选国家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10月底,芜湖市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达95个,总投资358.4亿元。前三季度新材料产业链外出开展招商95次,拜访企业257家。全力支持三山经开区打造生物基材料集聚区,链长朱的娥副市长带队先后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开展专题招商调研工作,努力促成生物基项目到三山落地转化。